【腾讯云】网络产品专场特惠,流量包1分钱起,负载均衡7.3折起,最高可领299元NAT网关代金券,速来抢购

1951年2月17日,邓仕均率志愿军187师559团,跟随大部队悄悄地渡过了鸭绿江。入朝第二天,他在陪同师长乘车勘察地形时,突遭敌军飞机轰炸,不幸连人带车坠入山沟。

当时,车上的另外两人当场牺牲,邓仕均和警卫员身负重伤,无奈之下他只能留在后方养伤。据邓仕均的警卫员陈明月回忆,邓仕均当时心急如焚,一直牵挂着559团。

当得知第五次战役打响之后,麾下的559团表现平平时,他不顾自己的伤势尚未痊愈,让陈明月带着他立即去寻找部队。

最终,回到559团的邓仕均,立即投入到了新一轮的战斗中。师长命令他率领部队向敌人纵深迂回前进,期间,邓仕均在警卫员和司号员的陪同下,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沿。

走了没多久,559团就遭到了美军一个团还多的兵力猛烈攻击。邓仕均率领全团指战员,在武器装备十分落后的不利条件下,连续击退美军6次冲锋。

在整个战斗过程中,共歼敌200余人,我军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。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局面下,邓仕均率领的599团,硬是坚守阵地长达好几个小时,直到凌晨12点才分批撤出阵地。

邓仕均为了保障全团战士的安全,下令让所有人安全撤出之后他再撤退。就在邓仕均即将撤离的时候,突然遭到了美军炮火的轰炸,一发炮弹不偏不倚地落在了他的身边。

炮弹爆发之后,弹片击中了邓仕均的左大腿,顷刻间他的伤口血流如注。警卫员立即赶到他的身旁,刚要帮他包扎伤口,就在千钧一发之际,又一发炮弹在他们身边爆炸了。

其中的一块弹片击中了邓仕均的头部,就在警卫员尚未反应过来之际,邓仕均当场壮烈牺牲了,时年35岁。警卫员抱着他的尸体嚎啕大哭,但却再也无法唤醒他敬爱的团长了。

警卫员及时组织人手,将邓仕均的遗体从前线抬回来。在路途中遇到了政工负责人刘波,警卫员告诉他“701”牺牲了,他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,下令一定要将邓团长的遗体抬回去。

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,可以找一个合适的地方,将邓团长的遗体暂时掩埋,并做好相关记号,以备后续重新安葬。

后来,邓仕均的遗体被警卫员埋葬在,洪川江岸边的一处开阔地。187师的师长徐信得知邓仕均牺牲后,一下子陷入了悲伤的情绪之中。

当远在国内的毛泽东,得知这个无比痛心的噩耗后,紧急给在朝志愿军总部下了一道命令:“一定要不惜任何代价,将‘701’的遗体抢回来”。

志愿军总部又给徐信下达了死命令,徐信在布置任务时说道:“如果抢不回邓团长的遗体,小心你们的脑袋!”。

当年,埋骨异国他乡的志愿军大约有20万人,唯独邓仕均壮烈牺牲后,毛泽东下达了“必须抢回遗体”的死命令,很多人对此都大为不解。

当人们了解邓仕均做出的贡献后,才理解了毛泽东的真实用意。1916年,邓仕均出生在四川苍溪,身为佃农的儿子,他小时候经历了很多困难,但却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希冀。

1932年5月,年仅17岁的邓仕均加入红军,3年后因为作战勇敢、思想进步,通过组织的考察后入党。身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孩子,邓仕均的骨子里流淌着坚韧不拔的精神。

自参军入伍后,邓仕均曾先后参加过100余次战斗,每一次都身先士卒,并在战斗中积累了大量的参战经验。从一名班长凭借战功和指挥能力,当上了一名主力团的团长。

邓仕均因为作战勇猛,每次战斗都亲临第一线,所以曾创下了12次负伤,连续9次立大功的光荣历史。

期间,邓仕均先后获得过一系列光荣称号,这其中就包括“特等战斗英雄”。除此之外,他还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,为此还先后被评为“生产模范”和“工作模范”。

1940年,邓仕均亲率麾下第1连,在上级的命令下赶往磨河滩车站,负责阻击前来增援的日军。在敌强我弱的前提下,最终涉水成功突围,他和他率领的连队也因此一战成名。

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战斗英雄,在奔赴异国他乡之后,光荣地牺牲在了战场上。为此,毛泽东才会下令抢回他的遗体,可惜的是直到他离世,邓仕均的遗体也没有归国。

【参考资料】

《邓仕均:以身许国忠骨长眠》

《特等战斗英雄邓仕均的侠骨柔情》

《志愿军英雄团长邓仕均血洒洪川江》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云服务器、云数据库、COS、CDN、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
Top